第154章 神魂分身
唯有眼底的光,带着几分说不清的熟悉。
“在下是库房的录事,来送去年的屯田旧账。”书吏拱手时,袖口磨出的毛边蹭过案沿,带起的风里有淡淡的松墨香——和柳林书房里的墨味一模一样。沈清辞的手顿在算盘上,指尖悄悄攥紧了藏在袖中的半块铜符。
书吏却像没察觉他的警惕,自顾自坐在对面的木凳上,翻看卷宗时手指在“户十七,粟三石”的字样上停了停:“沈文书可知,这户人家去年捐的粮,够自家吃到来年开春?”他抬眼时,目光落在沈清辞案头的空碗上,“早上没喝老吏的热汤?”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跳。这事只有他和老吏知道。
“录事先生倒消息灵通。”他不动声色地将铜符往深处藏了藏,“朔方城的账目,比洛阳城的简单。”
“简单?”书吏笑了,指尖点在卷宗里的“镇魔军冬衣”条目上,“沈文书没算过,每件棉衣里的棉絮,都是百姓从自家被褥里拆的?还有这行‘药铺捐甘草五十斤’,其实是周姑娘把银镯当了换来的。”
沈清辞的算盘“啪”地掉在地上。这些细节,他在文书里见过,却从未想过背后的缘由。
书吏捡起算盘,递给他时,指腹不经意擦过他的手背——那触感,和柳林接过茶杯时的温度分毫不差。“沈文书在幻阵里,骂过镇北王是‘吃人的恶鬼’?”
沈清辞的脸瞬间涨红,刚想辩解,却听书吏继续道:“可你昨天写的账里,又在‘军属抚恤’旁注了句‘虽薄,却按月发’。”他将卷宗推过来,首页赫然是幅小画,画的是个放风筝的丫头,风筝线连着黑旗,“你心里,其实信了这里的百姓是真的有盼头,对吗?”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书吏的侧脸,竟让他普通的眉眼添了几分清俊。沈清辞望着那幅小画,突然想起柳林书房里的地图,想起那些被他误以为“演戏”的百姓——原来真正的破绽,从不是幻阵里的重复场景,是那些藏在账目里的、活生生的善意。
“柳将军……”他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松动。
书吏没承认也没否认,只是将卷宗合上:“沈家在洛阳城的商铺,若往北疆送‘笔墨’,最好多带些朱砂。”他站起身时,灰布袍的下摆扫过地面,露出的靴底沾着古树下的黑泥,“还有,沈文书算错了三处账目,老吏怕你难堪,没敢说。”
沈清辞看着他推门离去的背影,突然抓起算盘重新对账。果然在“军粮入库”“布帛清点”“药草登记”三处发现了错漏,每处都微妙地多算了些——像是故意留给人发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