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徐州世家来投
如此一来就相当于一个小矿场的产量了。
目前最要紧的是多搞一些工具,让流民尽快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中来。
当然,若是徐州本地牛马来投靠他,认他做大哥,把鲁肃解放出来,鲁肃马上就能投入生产。
荀衍也激动地走了过来:
“主公,试试子义的箭头硬不硬。”
这段时间荀衍也是为了生铁苦恼得不行。
以糜竺的路子,供应两三万士兵的铁器还行。
但要在三个月内造出大量农具供应给流民劳动,糜竺也有些力不从心。
于是荀衍只能不断地找世家人谈判,希望他们能匀一点铁器给他。
结果发现跟世家买只能等着被宰。
岂有此理!
从来只有我们东海宰你们!
什么时候你们也配宰我们了!?
荀衍正打算给他们喜欢的精盐涨涨价的时候,太史慈出现了。
虽然太史慈的产量不多,一天只能产3石左右,加上鲁肃就是12石。
但对于十几万流民而言,却能解燃眉之急啊!
同时还能为东海财政省了一大笔开销。
这些省下来的开销可以用于布置过冬的物资,让今年能够少冻死一些人。
刘备让人拿来了普通的铁器对比测试。
测试发现,太史慈的箭头跟普通的箭头硬度差不多,并不是什么百炼钢之类的。
刘备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
“子义啊,为了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我交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
太史慈挑了挑眉,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什..什么任务?”
刘备认真道:
“我希望在我们找到新铁矿之前,你能日产一万支箭,缓解我们用铁的需求。”
“因为接下来我们要给十几万流民造出一批农具,用于开垦新田,兴修水利。”
“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却肩负着十几万流民的生存希望啊。”
听刘备这么一说,太史慈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
当然,也可能是刘备的手按得太用力。
但无论怎么说,太史慈终究是个忠义之人。
得知自己能让十几万流民安居乐业,又是主公下发的任务,自然当仁不让。
他拱手道:“领命!”
刘备欣赏地拍了拍太史慈:“好好干,有空把你母亲接来,好好享享福。”
“享福?”
太史慈疑惑地看了刘备一眼,没有多想。
觉得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