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咂摸味儿
巧张大安是筹备期第一年的全国高考状元,更有话题性的是,张大安还是前一年的吴都市中考状元。
双状元加身,在“神童热”的当下,很是吸引眼球。
为了拉拢沙洲市这边配合,专门提了一个主持人上来,说是从沙洲市出去的,实际上老家是隔壁暨阳市华士镇的,只不过两边五百年前是一家,含混一点儿,骗骗沙洲市那帮乡下土鳖足矣。
“资金方面呢?”
“明年五月十号一过,两千万贷款随时准备好。”
“为什么是五月十号?”
“因为‘张安教育’的张安董事长生日是五月十号,这样就成年了,不然之前是未成年,还需要监护人。”
“……”
难怪今天这个饭局不适合来。
未成年人不得饮酒啊。
合理。
说是沟通,其实是谈判,拉扯相当多的,其中就有“债转股”的设想,省医药公司想掺和一脚,不多,有三五个点股份当作公司的多元化投资就行。
银行那边就简单一些,本金还了就行,利息就算了。
来协调“城东仙林保健”银行贷款问题的人,是江宁市里的秘书,也是带着任务来的,主要是确认沙洲市这边的意向,以及资金实力。
看看实力是教育局的事情,市教育局有财报的,市里会计师事务所也没说做假账,千分之九的收费必须好好干活。
“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居然效益这么好……”
省医药公司的人也瞄了两眼,对于“小状元”这个牌子,他们想要入股,但是对于“张安教育”,他们更想投资。
可惜,这种堪比极品“鸭血粉丝汤”的优质企业,不是说有钱就接受投资的。
人家又不缺钱,从本地银行贷款,那是给银行领导的朋友面子,谁鸟你银行啊。
而跟着过来一声不响的江宁市城东区国投分公司副总,则是眼睛一直在放光,他知道做高考复读班那一块的业务,肯定是没戏的。
但是!
这个“张安教育”在中考复读上,居然也做的有模有样。
一千四百四十万的营收,放江宁市也是快要摸到规上企业大半门槛了。
江宁市的中考复读业务,完全也可以展开嘛。
只不过直接从江宁市另起炉灶,可行性不大,他发现财报上还有“新东圩港中学”这个玩意儿。
于是在酒过三巡之后,抽空给沙洲市教育局陪同的一个副局长发了一支烟,听说对方也当过兵,顿时以战友相称。
这位邱姓副局长嘬了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