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义和花行的密谋
远城南大街,义和花行。
这花行不是卖鲜花的,而是类似棉花交易所的角色。
远城周边棉产区较多,现在哪里都缺棉花,根本不愁卖,如果能偷偷运到西边,那红区的人更是愿意花真金白银来买。
远城有六七家花行,平时收农户的棉花囤积起来,价格合适的时候,再大量出货,如此循环往复,虽然比不上盐业,但也属于资本雄厚的生意。
义和花行在同行中规模不算太大,三间门面,后面是三进院,都是库房,一个掌柜的,两个管账的,七八个伙计。
掌柜的名叫曾运升,四十多岁年纪,远城商人惯常的打扮,梳一个背头,穿黑绸长衫,手上戴碧绿的戒指,胸前挂着金表链。
除了生意忙的时候,曾运生都很讲究享受,不是去关王庙那里逛,就是去茶馆听书喝茶,要么去东大街的晋剧班子听戏。
到了晚上,自然也去那秦楼楚馆,他交游广阔,出手大方,名声很好,宪兵队、侦缉队都有认识的人。
这天中午,他不像往常一样去馆子里吃解州羊肉泡馍,反而关紧了后院的门窗,跟几个人商量事情。
“那边来了准信,特科的人的确从鬼子那里弄到了好东西,下午就到风陵渡。”
曾运生一改往日的温和形象,表情有些狠厉。
旁边一个稍年轻的问道:“组长,咱们要不要跟姓路的见见面,既然有好东西,那我们可以掏钱,也可以拿别的东西换。”
曾运生摇摇头,“姓路的早就被盯上了,他在那帮盐丁中间整日宣传鼓动,马明远那个老狐狸能看不出他的底细?你们看吧,也就是马明远这人不愿意生事,否则宪兵队肯定第一个把姓路的抓进去,这种时候,城里城外全是鬼子兵,我们不能见他。”
“那咋办?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把好东西送走,咱们什么也捞不着?要我说,特科办事也不讲究,以前不管是粮食还是棉花,咱们都有合作,自从老西跟他们打了一仗,接着皖南又出了事,这帮人就不搭理咱了,咱们又没打过他们!”
曾运生苦笑一下,掏出一封电报,“以前没打过他们,以后不好说了,总部的命令,让我们全力搜集军事情报,鬼子可能真要对中条山用兵了,估计特科也是察觉到这一点,不然他们不会冒着风险跟线人接头的。”
大伙儿都不吭声。
晋南这地方跟津门、北平还不一样,这里虽然离红区的控制底盘还有好几百公里,但毕竟离人家更近一些,自然受人家的影响更大,别的不说,当初晋省新军里头,有多少学兵都是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