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大庆的第一次科举(七)
风格虽近似,但内核迥异。”
“你看,对于‘何为王道’,此卷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而彼卷则强调‘积极有为,教化万民’;对于‘边患之策’,有主‘怀柔安抚’者,亦有主‘雷霆震慑’者。”
“这更像是......师出同门,却因材施教,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霍端孝闻言,沉吟道:“如此看来,莫非是某个底蕴深厚的世家大族,将其最杰出的几位子嗣,一并送来参加此次科举,意在彰显其学?”
李彻目光深邃,轻缓地摇了摇头。
他此刻也拿不准这几人的具体来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能教出如此弟子的人物或势力,绝不简单。
“无妨,”李彻最终淡然一笑,“是骡子是马,终要拉出来遛遛。”
“此刻猜测无益,待到揭开糊名,其身份来历自然水落石出。”
“届时,再议不迟。”
众臣闻言,皆点头称是。
随后,便将这几份风格独特的卷子,也归入待重点复核之列。
而李彻的心思,则不由得都转向了即将到来的下午场考试。
下午那场考试,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不仅有科举中最重要的策问,还有他亲自出的那些来自后世的逻辑陷阱题。
那才是真正考验学子的眼界格局,以及思维灵活性。
他尤其好奇,之前那份让他眼前一亮的卷子主人,又会交出怎样一份答案?
。。。。。。
日头稍稍西斜,灼人的暑气略减,下午的考试如期而至。
皇宫广场再次开放。
然而,相较于早上那万头攒动的盛况,此刻前来参考的学子数量明显稀疏了许多。
一些上午因违纪被记录在案的学子,仍不甘心地硬着头皮想来尝试考试。
守在入口处的差役对照他们的信息后,却将他们毫不留情地拦下,并没收了考牌。
任凭他们如何哀求、辩解甚至哭嚎,差役只是冷着脸,铁面无私地执行着条例。
那此起彼伏的绝望哭嚎声,如同警钟,让所有准备入场的学子心头更加沉重。
经过上午那场别开生面的筛选,剩余的学子们脸上早不见了最初的自傲之色。
他们已然明白,朝廷此番科举,绝非吟风弄月、比拼诗赋门第的游戏。
不考作诗,不考作赋,也不看你家门背景。
而是真真切切地在用最务实、甚至有些苛刻的标准,考校真正的实用之才。
有句话说得好,百无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