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儿臣浅见,想来这其中还可能造成诸多后患。”
说完,朱棣长叹一口气,做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来。
朱元璋缓缓将情报收起,道:“诸多后患……?老四,你来给咱说说看?”
他这时候虽然不满、愁,却也知道自己一时半会还真是不好找机会,还不如耐心听听自家老四的见解。
朱棣心头一跳。
立刻摆出一副无私为公的样子,开始了他的茶艺表演:
“其实,作为一国帝王,封个臣子给个官职的,本也算不得什么,儿臣主要是担心……当今陛下他年纪小,经不住小人谄媚蛊惑。”
“户部右侍郎,实打实的手握重权,接触掌握大明财政情形,陛下竟都可以因为他喜欢这个叫什么……夏原吉的,便随手封赏。”
“这夏原吉既无显赫家世,又无甚值得称道的才学之名,唯一值得说道的。”
“怕也就是这次答题答到了陛下心坎儿上去罢了……”
好不容易又逮住对方送了一波人头,朱棣当然要不动声色地追着杀一波,踩两脚再说。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儿臣是……”
“儿臣是担心……”
说到这里,朱棣支支吾吾地停顿下来,好像有什么不可说的难言之隐。
看到他这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朱元璋一时倒是更起了好奇和兴趣,不知道自家这个老四一脸郑重其事的样子,心里在琢磨着什么。
他当下催促道:“有话就说,此间就咱们父子二人,咱如今也不是什么洪武大帝了,顾虑些有的没的做什么?”
朱棣眼底闪过一抹得意。
当下立刻道:“是,父皇。儿臣只是担心,陛下这今日可以赏一个正三品户部右侍郎……后日什么时候开心了,或是听信了谁的谗言、误被小人的谄媚迷了眼……会不会一个激动就封赏更大的官儿出去?右侍郎之上是左侍郎,再往上是尚书……若再往上……儿臣不敢想。”
朱棣言语之中固然带着闪烁和不确定。
可暗戳戳之间。
却带着极强的引导性。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制造胡惟庸案,废除宰相之职,一部尚书就是最大的了,再往上……不就只有宰相了么?
而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亲手废除宰相制度的朱元璋比谁都清楚,朱棣这么一说,他脑子里立刻就出现了这个念头。
也想起了从前的许多事情。
那时候,胡惟庸是大明皇朝的宰相,手握重权,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