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雨林里的直升机
刚果雨林虽然也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它的外围也表现出季节性特征,会随着雨带转移,降水产生波动。
而且,因为地形,洋流的影响,刚果雨林的降水实际上是偏少的,和亚马孙雨林对比,这一点尤为明显。
亚马孙雨林地形成口袋状,向东完全敞开,非常有利于大西洋水汽的深入,而刚果雨林就没有这种条件,这一点从“刚果盆地”这个地形就可以管中窥豹。
也就是说刚果雨林四周基本被山地还有高原围住,这一点类似远东的四川盆地。
然后,亚马孙雨林的季风和赤道共同作用叠加在一起,更有利于水汽的收集,而刚果雨林主要靠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问题在于刚果雨林周边是陆地,还多为干旱地带,上升气流带来的水汽也很有限。
东加里曼丹虽然也是赤道上升气流为主,可加里曼丹岛周边都是海洋,有充分的水汽补充,因此,东加里曼丹的平均降水量是高于刚果雨林的。
总而言之,东加里曼丹地区比东非绝大部分区域,都更加湿热,而且它更具有代表性,南洋还有许多太平洋岛屿的气候,环境和这里更类似。
保罗就说道:“东加里曼丹是帝国在南洋,甚至太平洋的核心殖民地,而南洋一直都是帝国战略的核心之一,所以,卡尔斯试验场建立的背景就是为了帮助帝国摸索适应南洋地区的军事建设。”
“说到底,帝国在海外的利益,靠的还是军事力量来维护,而帝国作为世界唯一的热带强国,本身就极为重视热带区域的作战。”
“而南洋地区的气候环境,终究和本土有极大的区别,因此帝国就有必要为当地单独建设一套军事理论和技术体系。”
既然说到军事领域,赫尔穆特少尉自然也就不陌生了,他本人对此深有感触:“南洋地区的作战环境,和本土确实有着极大的差别。”
“这里比本土更加湿热,植被更加复杂,地形更加多样,交通十分不发达,所以很多本土的武器装备,并不适合南洋地区的作战环境,一些主流的作战思维也不适合这种区域。”
“就比如大兵团作战,放在欧洲,亦或者本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在南洋,就很难这样展开。”
“像大规模的装甲部队,放在我们东加里曼丹就无法全力发挥,它们的活动区域,仅局限于沿海的城镇,或者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
“而更加深入,他们就面临着广袤的密林,各种遮挡视野的植被,还有河流,沼泽,泥潭等等难以通行的障碍。这种区域内,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